冲积平原和侵蚀平原``怎么区别`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0 11:42:40

侵蚀平原主要是受外力作用中的侵蚀作用形成的。冲积平原主要是受外力作用中的沉积作用形成的。

相关知识:

侵蚀平原又称石质平原。是一种非构造平原,当地壳处于长期稳定的情况下,崎岖不平的山地,在温度变化,风雨、冰雪和流水等外力剥蚀作用下,逐渐崩解破碎成碎粒。并被流水搬运山地慢慢夷平成低矮平缓的平原。侵蚀平原的地势不很平坦,有比较明显的起伏;地表土层较薄,多风化后的残积物,有大小石块等粗粒物质;岩石往往突露地表,有一些孤立的残丘和小山散布在平原之上。如我国泰山周围、徐州与蚌埠之间,都有波状起伏的石质,平原。侵蚀平原包括海蚀平原,河蚀平原、风蚀平原、冰蚀平原和溶蚀平原等。

冲积平原是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低地堆积而成的平原。主要特征是地势低平,起伏和缓,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,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,有的仅10~20米;坡度一般在5°以下,有的不到1°或0.5°。

冲积平原的形成条件有3个:

①在地质构造上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,在相对下沉区形成巨厚冲积平原,在相对稳定区形成厚度不大的冲积平原;
②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;
③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。

冲积平原根据形成部位分为:

①山前平原,位于山前地带,为洪积-冲积型平原。河流出山口入平原,河流比降急剧减小,发生大量堆积,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,几条河流的冲积扇或洪积扇联结即成洪积-冲积平原。如黄河出孟津后和邻近其他河流在山麓带共同形成的平原。
②中部平原,冲积平原的主体,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,常夹有湖积物、风积物甚至海相堆积物。中部平原坡度较缓,河流分汊,水流流速小,沉积的物质较细。洪水时期,大量悬浮物随洪水溢出,在河槽两侧堆积成天然堤和天然堤外的泛滥平原。天然堤若被洪水冲溃,河流便沿决口处改道。中部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改道,留下许多古河道,并保留一些沙堤、沙坝、迂回扇、牛轭湖、决口扇和洼地等地貌和沉积物。
③滨海平原,为冲积?海积型平原,其沉积物很细,湖沼面积大。因有周期性的海潮入侵,形成海积层和冲积层的相互交错现象,还常见海岸沙堤或贝壳堤、潟湖等地貌。

冲积平原根据形状分为: